小鹏汽车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点 > 正文

探讨传统车企的转型之路

发布日期:浏览量:3674

前言:为了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促进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多年来,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一直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在实现传统汽车节能减排的同时,生产一定量的新能源汽车,并建立了‘双积分’的考核机制。至今,除个别传统车企动力转型步伐较快以外,多数骨干乘用车企业都没能达到考核标准。愿望虽好但效果不佳,其中原由,值得探讨。

最近几年,包括外资在内的众多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建设独立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而且要创建新的品牌。这些企业为什么现在开始发力?为什么在当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关键时期,还要独立于传统车企建立新生产企业,且不再使用传统汽车品牌?这些企业的发展前途如何?一系列问题,引起行业的关注。以下笔者将根据上述的关注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安常守故、寻机转型

为什么多数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步伐缓慢、时间滞后?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安常守故 维护传统

百年历史积淀,已经使内燃机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和车企生存发展的主要依托。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厚重的产业基础以及仍在发展的成熟技术,促使企业希望尽可能地保持、延续传统汽车的生命和企业生存实力。今天与20年前相比,传统汽车平均百公里油耗已经下降了近30%;单车排放降低了80%以上。目前还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他们相信,传统汽车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仍可为节能降碳做出贡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汽车不会失去市场的主导地位,是业骨干企目前仍需维护发展的主营产业。

第二,探索路径 寻机转型

十余年前,我国就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和支持发展政策。从那时开始,一些传统车企开始探索,在传统汽车构造基础上改造成新能源汽车,并与传统汽车共线生产的可行性,力图找到一条低成本同步发展两种车的捷径。

多年的实践证明上述探索不可行。多数骨干车企一时无暇无力研发全新可行的新能源汽车,需要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状况、积蓄力量寻求最佳的发展方式和时机。

可喜的是, 近几年多数骨干传统车企开始认识到,时机已经成熟。在保持传统汽车发展活力的基础上,必须开始加速建设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他们的步调比先走一步的传统车企和目前的新造车企业至少晚了三至五年。

二、促下决心、时不我待

促使传统车企下定决心,开始加大新能源汽车发展力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决定性因素:

第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电驱动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实现国家战略、完成双碳目标、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领先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和十多年的发展成果己经证实: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第二,新兴势力启示危机

扩大开放,使部分传统车企和几十家新造车势力、跨界和外资企业陆续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竞逐国内外两个市场,国际知名品牌已开始形成。一批新造车企业快速成长、初露锋芒引起关注。企业竞争力逐年增强,既形成了对未来企业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带动作用,也增加了传统车企加快转型的迫切性和危机感。 

第三,产业形态渐趋完善

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育起来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完整的产业链、不断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庞大的市场前景及先进的技术基础已经铸就。为未来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高速发展冲击传统

政策导向和技术进步使新能源汽车逐步为市场接受,在汽车产业面临最困难的过去几年中,只有新能源汽车‘一枝独秀’,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国家补贴支持为主,过渡到市场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

在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从百分之零点几,增长到现在接近15%,仅用了七年时间,并开始向20%以上迈进。新能源汽车已显现出对传统汽车市场的冲击。

鉴于上述种种 ,传统汽车企业通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对新能源汽车和发展形势,形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发展危机感,促使他们开始发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失去的将是未来的生存空间。

三、同车异源、不可共生

传统车企为何要创建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企业并创建独立品牌?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产品不同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虽然都叫"汽车",但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产品。不同的动力驱动系统决定了:车身底盘结构、轻量化要求、操纵系统、安全保障系统、总体布置与内饰、智能化水平等完全不同。

传统车企早期实践已经证明:用传统汽车改造的"准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全新开发;若新能源汽车仍使用传统汽车品牌,容易造成用传统汽车直接改造而成的印象,用户不容易接受;巨大的差异使新能源汽车已不具有与传统汽车共线生产的基因。

第二,研发体系不同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需要有专业性极强、包括跨界汽车产业的人才队伍和专注度很高、全新的组织结构。传统汽车的研发生产体系,已不能适应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必须在全新的品牌旗帜下重新组建。

第三,运行机制不同

新能源汽车不仅具有与传统汽车不同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不同的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体系,而且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融资及创新空间更大。这就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方式、成本控制、利润增长点及核算机制等,均与传统汽车不同。需要更加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两家品牌载体不可兼容。

第四,发展阶段不同

传统汽车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成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且还有较长的生存期,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竞争力,还要有一个培育创新的发展过程。实践证明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共线生产不可行,马上改造转产又不是时机。目前两者不可能完全融合。

基于上述几点可以认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用独立的方式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企业维持活力、规避发展风险的合理选择。

四、传统更新、分合必然

传统车企开始发力新能源汽车,将会改变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一方面,这批企业凭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灵活的产品发展战略,会成为当前新造车势力的强大竞争对手,特别是一些传统车企还具有国内外两个市场基础,这些都会对现有企业构成发展压力。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也要防止因不能积极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不能及时形成创新体制机制,错失新能源汽车发展良机,给整个企业造成未来的生存危机。

可以预见,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传统与新兴企业间的本质差异会造成不同生存路径和战略模式。而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会正面促使、或反向倒逼所有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生存发展模式。在此,我们可以做两种情况假设:

笫一种情况是,当独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或产能发挥到了极致,或成本利润水平远远超出母企业的传统汽车板块。同时,整个市场走势明确显示,传统汽车市场份额不可能再增长,或持续萎缩,或产能过剩的情况,该企业一定会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对传统汽车产能进行全部或部分转产新能源汽车的改造。最终会形成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种情况是,当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试水后,依然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或优于传统汽车板块的市场及成本控制优势,而企业自身又无力继续支撑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两者只能勉强生存,甚至出现生存危机的时侯,企业必然会有合资、合作或重组的愿望。向外寻求机会,实现重生共赢。

预料在2025年之前,上述两种传统汽车企业的调整模式就会陆续出现。如果多数企业依然不能准确把握调整时机,企业将会逐渐失去继续生存发展的机会,走上破产或被动融入重组之路。

五、总结

现有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在长时间探索和发展形势的压力下,釆用独立于传统燃油车板块的方式,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实质是:在要继续维护已有传统汽车产业基础的同时,吸纳产业发展经验,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发展方式和市场化机制,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打造未来可替代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后来者居上、乃至优于传统汽车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传统车企是汽车产业实现动力转型的核心力量,先分后合,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阶段。符合优化竞争格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当予以肯定和支持。

备注:本文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谨以此文再促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

版权说明:“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http://www.evinchina.com/newsshow-1068.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