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网联 > 正文

解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核心内容

发布日期:浏览量:6552

2020年11月11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2.0》)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等详细内容。

 一、基于智能和网联融合,《路线图2.0》调整研判目标、研究范围、技术架构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相比1.0版本,在研判目标、研究范围、技术架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其中关于研判目标、研究范围和技术架构部分的变化具体如下:

1、将研判目标扩展到2035年,形成2025、2030和2035三个时间节点。

2、将整车研究范围细化为乘用车、货运车辆、客运车辆,主要分析城市道路、城郊道路、高速公路和限定场景四种类型运行范围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时间进度。

3、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架构和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智能交通、地图定位等多领域技术,将技术架构划分为“三横两纵”技术架构。“三横”指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与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两纵”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与基础设施。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核心内容解读

车辆关键技术部分增加系统设计技术,包含电子电气架构、人机交互、智能计算平台;信息交互关键技术部分增加车路协同技术,丰富云控基础平台;基础支撑关键技术部分增加人工智能、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优化高精地图和定位、标准法规等。

这里需要重点关注路线图对于研究范围的细分,由于乘用车、货运及客运车辆在场景应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细化车辆分类,将不同类别车辆置于不同的场景之中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研发,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明确的开发与应用指导,一方面还可能为未来的产品准入相关政策标准提供参考。

二、明确三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

《路线图2.0》对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及技术发展等均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主要划分为发展期、推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化应用目标上,既包含智能化目标也包括网联化目标。

1、顶层设计目标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核心内容解读

2、市场化应用目标

在市场应用方面,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2025年达50%,2030年超过70%。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2025年达50%,2030年基本普及,网联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制功能不断应用,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互联互通。高度自动驾驶车辆2025年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核心内容解读

三、针对不同车辆类型制定分阶段发展目标与里程碑,网联和智能要融合

李克强教授指出,《路线图2.0》针对乘用车、货运车辆、客运车辆三类典型车辆制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与里程碑的界定,其中针对三类车型又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乘用车包含私人轿车和Robotaxi等;货运车辆划分为中型和大型货车,新型物流配送车辆;客运车辆包括城市公交、城际客运、社会团体等,以及目前在特定区域示范应用的新型通勤小巴。

在里程碑的界定上,充分结合场景与车辆类型进行设定,例如,在客运车辆发展里程碑中,2025年左右,限定场景公交车实现CA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限定场景接驳车HA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2025年左右,CA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HA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开始进入市场。2025年左右,高速场景DA、PA级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CA级自动驾驶货运车辆开始进入市场。限定场景HA级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应用,高速公路队列行驶开始应用等。

总体来看,路线图对不同场景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网联化技术的应用目标进行了更为细化的设定。在市场化应用上,不仅要考虑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还要同步协同网联技术的融合,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

来源:电车资源

版权说明:“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http://www.evinchina.com/articleshow-23.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