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点 > 正文

电动汽车百人会安庆衡:对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的几点新认识

发布日期:浏览量:2560

导读:2022年2月2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课题报告发布会暨百人会论坛(2022)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宣布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将于2022年3月25-27日正式举办,并发布了《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与《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两项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对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的几点新认识。

* 安庆衡,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北汽集团原董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图片摄于百人会论坛2022媒体沟通会)

以下为安庆衡主任发言内容,百人会授权转发如下,以供行业同仁参考。

回顾一下,2020年在电动车百人会的闭门座谈会上,我曾经做过一个发言,题目是《替造车新势力说几句话》,那时电动车发展形势还不明朗,当时的发言还是想支持一下造车新势力向前。

事过一年,去年年初,我在百人会闭门座谈会上又做了一个题为《再谈造车新势力》的发言。这时蔚来、小鹏、理想相继在美国上市,蔚来和小鹏的市值已超过上汽,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从"2019年最惨的人" 成为 "2020年最爽的人"。我的发言表达了对造车新势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的作用的肯定和支持,也对造车新势力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时间过得真快,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快。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整体上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关注具体企业的发展,还扩大到研究跨界融合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从研究造车新势力扩大到全面研究汽车产业的新力量,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真是形势大好!

能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很高兴,我简单谈几点看法:

一、对《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课题报告的简单评价

报告通过大量的调研、讨论,探讨了智能手机发展对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借鉴,从不同角度分析跨界新力量入局汽车产业的路径、面临挑战以及发展建议,同时讨论了新形势下整车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路径,很有指导意义。

报告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三点:

1、跨界融合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是必然趋势,不可阻挡。

汽车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经占据了除家庭和工作场所外,人们最频繁的活动空间。因此,像手机屏幕一样,汽车座舱越来越受到各种商业体的关注。社交、音乐、视频、游戏、消费、AR/VR应用等沉浸式互联网娱乐体验,应有尽有,已经陆续走进了汽车智能座舱。通过5G通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各类跨界主体已经在汽车服务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了融合式发展。作为汽车人,我们应该对此表示欢迎,应该感到高兴。

2、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已经为智能汽车的成功提供了可借鉴之路。

报告指出,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经历了以屏幕为突破口的交互创新阶段,以硬件架构升级和功能集成为突破阶段和以软件生态建立与场景工具不断丰富的爆发阶段。虽然智能汽车和手机是不同的产品,但智能汽车今后一定会借鉴智能手机的创新和发展路线走向繁荣、走向成功。当前,汽车企业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卖整车硬件,不少企业已经逐渐在加大软件营收占比,将来“服务生态”一定成为汽车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是报告中指出的从卖产品到卖软件再到卖服务的演进过程。

3、智能汽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要集中力量攻克难关。

虽然我国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有市场优势、有体制优势、有政策优势,但是我们在核心技术如芯片和操作系统上还是受制于人,在驾驭多产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上还是非常欠缺,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的管理流程和认证体系还是缺乏经验与标准。这些工作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一朝一夕地打通打透,需要跨界融合的这些市场主体和科研机构,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集中力量逐一进行破解。

智能汽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当然,手机是手机,汽车是汽车,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但不管怎样,跨界融合相比于各自封闭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已经有了不少跨界融合的汽车企业的成功案例,已经涌现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

中国的汽车产业跨界融合还在继续,有了这样的课题报告指导,跨界融合的步伐一定会加快。

二、对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的几点新认识

1、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从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变的关键时期。

最近几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确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了产销数量的快速增长之外,目前人们所担忧的充电难、续航短等问题正逐渐成为过去。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突破350万辆,渗透率达到了13.77%。大家都在预计2022年将实现500-600万辆的产销规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世界级的电动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也出现了受国际资本市场追捧的蔚来、小鹏、理想等创新型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上,也有很多中国上市公司占据了国际细分市场的龙头。可以说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领先态势。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车路协同”发展体系,在标准、政策、测试规范、封闭测试场地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整体实力基本与全球先进水平处于'并跑'的阶段。正如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最近咨询委和中汽协联合举办的一个活动上所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竞争的“上半场”,中国打得不错,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与汽车强国的真正较量在“下半场”。也就是说,我们将在功能汽车电动化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正在进入“从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变”、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智能汽车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及产业化速度,将成为我们与汽车强国竞争的核心,其间要应对更多的压力和风险。这就需要大量具有智能化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跨界企业、人才融入到汽车产业中,助力中国汽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2、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发展前景可期。

过去的十年中,在中国,一些跨界的企业、投资者勇敢地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一股“造车新势力”。说他们是勇敢地进入,是因为他们将自己过去创业积累下的真金白银投到汽车行业,风险不能说不大。有的专家和我说,至今还没有看到第二个国家有这样强大的势头。这既是中国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造车新势力。

我们前几年关注和讨论的其实是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现在这批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月销都超过万辆,已经没有争议地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他们的发展不仅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同样得到国际上的认同,这几家佼佼者当前引领着造车新势力的发展。

用长江后浪推前浪来形容造车新势力确实很贴切。

这几家发展得好,并没有挡住其他企业发展,亲民的哪吒产销突飞猛进,吉利、长安、长城、广汽、上汽等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也在明显加快。

这几家发展得好,同样挡不住其他科技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小米、百度、华为等大牌企业毫不犹豫地走了进来,营造了造车新势力的新一波。科技界企业或是亲自造车,或是与传统车企联手造车,大家都在共同打造智能汽车的新品牌。

这些科技企业以不同方式跨界进入汽车产业是着眼未来之举。就像1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特斯拉会发展得这么快,会一年卖出93.6万辆车;谁也无法预料美国部分养老基金、华尔街大佬在特斯拉发展势头如此凶猛的形势下,会去狂买“特斯拉杀手”——美国电动车初创公司Rivian的股票。其实,这些企业的共同目的是凭借他们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积累的能力和综合优势,要在汽车产业的变革和未来中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各类造车新势力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前景可期!

跨界融合不仅是一个概念,实际也成为不少企业共同的实践。融合也不是单方向的,就在我们研究科技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新趋势和实践、就在我们研究要如何借鉴手机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时,我们的汽车行业企业吉利、蔚来反过来准备开始造手机。虽然对此行动大家的看法不一,但我们是不是对他们的成功同样也应该抱有期望!

3、拥抱跨界汽车企业,发展自主汽车,努力建设汽车强国。

传统汽车产业链不可能涵盖全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新领域、新产业、新技术,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不是某单一行业或企业可以完全承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行业的跨界新力量与传统汽车企业具有天然且极强的互补性,促进跨界融合能够加速我国汽车产业“新四化”进程。

在接下来进入网联化、智能化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前沿科技集聚的代表载体,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我国也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更要认清形势,要采取实际行动,积极拥抱跨界汽车企业。大家发挥优势,各取所长,促进融合,才能构筑我国汽车产业新优势,才能真正把自主品牌汽车更快搞上去,以加速推动我国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

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说明:“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http://www.evinchina.com/newsshow-930.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